亚力山大变石(Alexandrite)
亚力山大变石,古时称为紫翠玉,由于含有微量的发色团钒和铬,因此在自然光线或白炽灯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,在日光下,变石呈绿色;在人造光下,又呈现出覆盆子的红色。它最初是在1830年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生日时在乌拉尔山脉发现。而巧合的是俄罗斯的国色是红色和绿色。现含变石在俄罗斯、巴西、印度都有发现,在非常也有发产变石。
基本信息
亚力山大变石 | |
---|---|
化学成分 | Al 2 (BeO4 )铍铝氧化物 |
晶系 | 正交晶系 |
习惯 | 板状、拟六边形 |
解理 | 不完美棱柱形 |
断裂 | 贝壳状 |
硬度 | 8.5 |
光学性质 | 双轴 + |
折射率 | 1.744 - 1.755 |
双折射 | 0.009 |
色散 | 低,0.014 |
比重 | 3.7-3.72 |
光泽 | 玻璃光泽 |
多色性 | 强 |
生辰石 | 六月 |
发音
名字
产地
照片
时间线
亚力山大变石
1987年,在巴西的Hematita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新矿床。这个矿只生产了很短的一段时间,但却发现了许多精美的石头。
由尼尔斯·阿道夫·埃里克·诺登斯基尔德于 1842 年命名,以纪念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。
亚力山大变石人工合成成功
在1840年发现了最大的亚历山大石晶簇,1840-1900年间Izumrudnye Kopi是世界上亚历山大石的主要来源地。Izumrudnye Kopi是一个富铍矿,含有祖母绿、亚历山大石和硅铍石矿床。
世界上第一块亚历山大石是1830年在Tokovaya河中的云母片岩中发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