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!
原产地鉴定
介绍
宝石和矿物收藏家通常都非常重视宝石的产地和原放地。根据理查德.w.休斯先生(1990)在《原产地问题》中的说法,以前没有确定彩色宝石或钻石原放地的方法 ,宝石或钻石的矿山类型一般基于整体的质量和外观或颜色。比如一颗具有强烈荧光的红宝石被称为缅甸型红宝石,即使这颗红宝石不是缅甸开彩的。
在20世纪代年和50年代,GIA和宝石学领域的其它机构开发了一套关于钻石的质量分级系统;这种矿山类型不再用于描述钻石。此外,在40年代和50年代,由Eduard J. Gübelin博士发起的研究证明,可以根据宝石的内含物,而非整体外观来识别宝石的地理原产地,有时甚至可以确定这颗宝石的确切产地。(Hughes,1990年,《起源问题》)
原产地鉴定之父: Eduard J. Gübelin 博士
已故的瑞士卢塞恩人,爱德华.J.古柏林博士,将其一生都献给了揭露宝石的神秘面纱,是宝石内含物研究的公认权威。他渊博的矿物学和珠宝行业知识,加上他对宝石的热爱,使他成为了现代宝石学的创始人之一和宝石原产地鉴定之父。
在70年的职业生涯,古柏林博士从不同的产地收集了5000个稀有宝石样本,其中包括有机宝石。他开始通过系统的记录、分类和归类他收藏的宝石样本,从而来确定宝石的原产地。根据宝石中的微观特征和内含物,他建立了宝石矿床的分类特征。他的概念是基于将来源不同的宝石和来源已知的宝石进行比较,通过确定它们的相似性,以及不同矿区宝石的相似程度。
20世纪50年代初,Gübelin 博士的宝石学研究引发了人们对不同矿区、宝石地理原放地鉴定的科学以及宝石实验室原产国报告的兴趣。如今,这些鉴定报告已被所有拍卖行使用。